• 图片文章
  • 推荐文章
晚稻全程田管要点
发布时间:2010-08-03 丨 阅读次数:2104

一、前期防坐蔸

连作稻栽插后,光温充足,禾苗一般都生长迅速,但也有些禾苗迟迟不发,叶片发黄,这种现象叫“坐蔸”。坐蔸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:

一方面是由于有机肥或稻草还田用量过多,或分布不均匀,分解时产生还原性有毒物质,引进禾苗性坐蔸;或者是缺乏磷、钾肥料,叶片暗绿枯尖,生长缓慢。禾苗一旦发生了坐蔸,生育期将会延缓拖长,影响早生快发,导致严重减产,所以要积极采取措施,进行补救。补救办法是:提早耘禾,追施速效性氮肥,排水露田。可每667㎡(1亩)施生石灰20—40公斤拌草木灰10—30公斤,或者施用石膏3—5公斤,同时增施磷、钾肥,以中和土壤酸性,补充速效性肥料。

另一方面,二晚前期遭黑尾浮尘子为害,先是把田边几行禾苗吃得焦黄,继而全田禾叶被吸吮得白斑点点,并产生许多矮缩病株,造成坐蔸不发。出现这种情况,一般会减产20%—40%,严重的会无收,因此必须喷洒药剂速治。方法是:每667㎡用2%叶蝉散2公斤(4%叶蝉散只需用1公斤)均匀拌细土20公斤撒施;也可用敌敌畏或杀螟松、乐果,每667㎡用量均为100克,兑水40公斤喷雾。虫太多的田隔5天后还要再喷一次。

要想禾苗不发生坐蔸,最好是防重于治,也就是还田稻草不要用得太多,而且要切碎、撒匀,扎入泥中。再施些速效肥。防止稻草分解发酵时造成禾苗因脱氧而坐蔸。同时还要注意对禾苗浮尘子的防治。

二、中期控水肥

首先要力争早生快发。二季晚稻前期气温高,栽后有效分蘖期短,要求秧后8—9天就耘禾追肥,在移栽大田25天前完成三耘最好。头耘浅、二耘深、三耘精。第一次耘禾施肥应达到丰产总施肥量的90%以上,因此可667㎡酌施尿素5—6公斤。第二、三次耘禾要轻施磷、钾肥,钾肥用量为每667㎡5—7公斤。这样,能使禾苗发蔸迅猛,健壮多蘖,匀齐封行。从圆秆拔节至孕穗,要控肥落色,促使大穗形成。从抽穗至结实成熟期间主要应养根保叶,以增加粒重,减少秕谷。如果有缺肥或早衰现象,只能在开始勾头时轻施壮籽肥,每667㎡施尿素不得超过2.5公斤,最好是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。

二晚也宜深水返青、浅水勤灌促分蘖。自然落干适度晒田,以后寸水养苞,湿润壮籽,后期要特别注意干干湿湿,又不可断水过白太早,此外,要注意防治病虫害,备好高效低毒、低残留的农药,掌握火候,围歼害虫和稻瘟病。

对于寒露风,主要是适当安排品种和播种期以求避免,万一提早来了寒露风,应灌水保温或喷洒保温剂。

三、后期防病虫

从抽穗结实至成熟这段时期,主要是防虫和养根保叶以增加粒重、减少秕谷。如有脱肥或早衰现象,只能在开始勾头时轻施壮籽肥,最好每667㎡用尿素0.8公斤或加磷酸二氢钾100克进行叶面喷施。

后期的水管理,要特别注意干干湿湿又不可断水过白太早。在勾头时宜落干露一次再覆水。齐穗后若一直深水浸田,会造成根毛退化、白根败损而导致早衰多瘪谷,同时田间小气候也会变劣,纹枯病和稻气虱就会大量发生。

二晚后期的病虫害主要是纹枯病、穗颈瘟和螟虫、稻飞虱。纹枯病的防治根本在于中后期科学地管理水肥,一旦发病,可每667㎡用托布津或多菌灵100克或井岗霉素150克,兑水50公斤粗水喷雾。

后期要注意穗颈瘟病的防治,齐穗期当剑叶出现病斑,病叶率在3%—4%,或剑叶之舌发病时,即应喷药防治。除用托布津以外,还可用异稻瘟净或克瘟散乳油1200倍液喷雾,也可用三环唑或富士1号,每667㎡用150克,兑水40公斤,喷禾苗上部。防穗颈稻瘟的最适期是破口期、齐穗期各喷药一次。

防治白穗,可在每667㎡有螟卵30块以上时,抓住盛孵期用药防治。最适当的时机是在破口露穗期用药。药后五天还不能齐穗的,应施第二次药。每667㎡用杀螟松或敌百虫晶体125克,或杀虫双200克,兑水50—60公斤粗水喷雾或淋洒、泼浇。

防治稻飞虱应掌握在若虫盛发期喷药防治。当每百丛禾苗约有短翅型成虫500—800只,即平均每蔸禾苗有短翅型成虫5—10只时就应打药防治。以后若有回升还得再打一次药。药剂以敌敌畏、乐果或杀螟松,每667㎡用量均为100克,兑水50公斤,粗水喷雾。或用4%叶蝉散,每667㎡用量为1公斤拌细土20公斤撒施。如用杀灭菊酯,则每667㎡用10毫升,也可用20%叶蝉散乳油或巴少乳油100,均兑水50公斤粗水喷洒。如虫已有抗药性,可改用吡虫啉防治。

上一篇: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招

下一篇:农机应急维修小窍门

您是第:3373901访问者

      电话:0598-3651551  邮箱:yatsg@163.com  网址:http://www.fjyalib.net      

闽公网安备 35048102000027号 闽ICP备18008776号-1 Copyright© 2016 永安市图书馆.